杜维明的主要著作

《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美国新泽西学徒堂1970年版

《三年的蓄艾》,台北志成出版社1970年版

《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译版,题为《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

《人文心灵的震荡》,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76年版

《行动中的宋明儒家思想:王阳明的青年时代(1472—1509)》(英文),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仁与修身:儒家思想论文集》(英文),美国柏克莱亚洲人文出版社1979年版;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美国波士顿Cheng & Tsui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2年中译版,题为《人性与自我修养》

《今日的儒家伦理:新加坡的挑战》(英文),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中译版,题为《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

《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英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新论——创造性转换的自我》;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译版,题为《儒家思想——以创造转化为自我认同》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9年版

《儒家自我意识的反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

《三重和弦:儒家伦理、工业东亚及韦伯》(主编,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91年版

《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杜维明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儒家世界的透视:当代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的讨论》(主编,英文),美国夏威夷东西中心1992年版

《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英文),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1989年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译版

《常青树:今天做中国人的意义》(主编,英文),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转化中的中国》(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东亚现代性中的儒家传统:日本和“四小龙”的道德教育与经济文化》(主编,英文),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6年版;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

《儒学发展的宏观透视:新加坡1988年儒学群英会纪实》(主编),台北正中书局1997年版

《一阳来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儒学与人权》(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十年机缘待儒学》(周勤),香港牛津出版社1999年版

《文化中国的认知与关怀》,台北稻乡出版社1999年版

《杜维明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寻求文化的尊严:余秋雨和杜维明谈中国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杜维明文集》(五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

《儒家精神性》(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十字路口出版社,2000年

《儒家的人论》(合编,英文),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杜维明生活中的“洞”具体指什么?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精神?3.请赏析理解下面的句子。(1)几百个人就是几百座雕像。直到听他说“可以提问了”,台下那几百人的群雕才好像经仙人指点,全都活了过来。 (2)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发出的声音,有如世纪般地深沉。4.有人说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有人说他是传统的士大夫,有人说他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你怎么看?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12.(1)解析:选AC。B.答案正确但分析理解较为浅易。D.“写出了这些学生学习不够专注”错误,写女生观察杜维明的形貌衣着,主要表现杜维明和他传播的中国儒学具有极强的吸引力。E.文中未用对偶手法。(2)①杜维明裤子上有一个小洞——他专注于传播中国文化而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小节。②杜维明的信用卡上没钱了——他一心专注于传播中国文化而不注重物质和金钱。③他五年没在家过圣诞节了——他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而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④这些许许多多的“洞”,形象地表现了他为传播中国儒家文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1)把“几百个哈佛学生”比喻为“群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哈佛学子们倾听杜维明宣讲中国儒家文化时那凝神静止、近乎入定的专注神态,显示了杜维明宣讲中国儒家文化对哈佛学生的巨大吸引力。(2)“一个夜晚对一个世纪来讲,自然短暂……有如世纪般地深沉”运用对比和比喻,以夜晚的短暂反衬世纪的漫长,把在杜维明家壁炉前关于中国儒学的深刻讨论比喻成“深沉的世纪”,形象深刻地表现了关于中国儒学的探讨的意义十分深远。(4)观点一:杜维明是儒学的传道士。①杜维明富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传播儒学为己任,利用一切时机向世界传播中国儒家文化。②他在哈佛课堂上给美国学生传播中国儒家文化,在美国教堂里演讲儒学和基督教的对话问题,总想利用包括圣诞节在内的一切时间到世界各地传播儒学。③他在哈佛、在英语世界首创用汉语作为讨论语言——哈佛儒学研讨会,使哈佛成为在英语世界中经常用普通话谈论中国学问的道场。④他的儒学研究和社会变迁、世界进步有关,总具有开辟创新的能力。⑤组织学者在自己家里探讨儒家伦理和在世界范围的普世价值、儒学身体力行的特点、儒家的宗教性情怀。⑥担任哈佛东亚系第一个华人系主任,身体力行向世界传播儒家文化。⑦他通过传播中国儒学,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观点二:杜维明是中国传统士大夫。①他对中国文化精神血脉的坚守与弘扬,使他多了几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认为“有些事情你不做没有人做”,具有勇于担当的精神。②在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精神失传的情况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大陆从事儒学活动,敢为天下先。③向美国学生讲述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路如何设定,在西方世界弘扬中国文化精神。④与学者探讨中华民族的再生、中国经济的强大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可能发出的声音,为中国重新振兴而筹谋。⑤担任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担当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观点三:杜维明是现代公众知识分子。①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孜孜不倦的追求真理。②他的学问是动态的学问,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的学问能面对当代世界,与各种思潮建立沟通,接受现代性新模式的挑战,激活了许多黑眼睛蓝眼睛黄头发白头发。③他与学者们探讨各种学术问题,包括学术和学术生命的活性,东西方价值取向重叠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知识群体的独立和尊严,中学西学的微妙混合,公众知识分子的角色,世界给你发言的机会,你发什么言。

(1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风荷举的头像
    风荷举 2025年08月02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风荷举”

  • 风荷举
    风荷举 2025年08月02日

    本文概览:《传统的中国》(合编,英文),美国新泽西学徒堂1970年版《三年的蓄艾》,台北志成出版社1970年版《中与庸:论儒学的宗教性》(英文),美国夏威夷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美国纽...

  • 风荷举
    用户080207 2025年08月02日

    文章不错《杜维明的主要著作》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