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爵士组曲》之二:抒情圆舞曲(Lynic Waltz)
背景:
肖斯塔科维奇作有两套爵士组曲,第一号作于1934年。第二号更为著名和广为人知。第二号爵士组曲,完成於1938年,同年11月28日於莫斯科首演,是为克努谢维茨基(Victor Knushevitsky)新创立的国家爵士乐团 (USSR State Jazz Orchestra)而创作。
《第二号爵士组曲》共由八段不同风格的音乐组成。当时,肖斯塔科维奇迷上了一种只在西方乐坛才有的叫做“爵士乐”的音乐样式,并想把它贯彻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事实上,尽管30年代爵士乐在美国已经盛极一时,但肖斯塔科维奇对爵士乐的理解却与美国的爵士乐不太一样。在整部《爵士组曲》中,几乎一丁点切分的节奏型都没有用到(切分节奏是爵士乐的核心节奏型),更不用说摇摆的节奏了。在和声方面,不和谐的和弦也少得可怜(爵士乐几乎没有规整的三和弦,多用七和弦、九和弦)。在配器上也只是加入了四把萨克斯作为主奏,真可以说是只沾了爵士乐一点皮毛。
由此看来,肖斯塔科维奇把爵士乐大概理解成了一种流行轻音乐似的东西。在当时苏联主流文化将欧美音乐斥为“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而严令禁止时,实在不太能理解为何肖斯塔科维奇能创作出如此类型的音乐。或许当时爵士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乐曲类型,苏联当局还不能很好的判定那到底属于资产阶级文化还是下层黑人的平民文化。肖斯塔科维奇于是巧妙地打了一个擦边球,借着爵士乐的名号在当时的文化高压下创作了这样一组清新而明快的音乐。这八首乐曲大多以舞曲、华尔兹、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写出,只是在传统中稍微加入一些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元素。因此当时的苏联音乐会听众不仅能够接受,而且觉得新奇好听,于是这个以爵士命名的组曲不胫而走,风靡乐坛,而且得到世界各国听众的青睐。
特点:
“抒情圆舞曲” 是这个组曲的第二首,这首曲子经常单独演奏,被称为“抒情华尔兹"的第一首圆舞曲。旋律动听,配器独特。是一首极适合在朋友亲友聚会或小型的Party、舞会上使大家静静欣赏,翩翩起舞的曲目。
这是一首颇为匀速而欢快的舞曲。在最初乐队强有力的断奏下,萨克斯主奏出乐曲的第一主题。紧接着是弦乐一段辉煌跟接的旋律,引出手风琴对主题的快速重复。再一次重复后,乐曲进入中段,由管乐的断奏和弦乐的连奏进行对答。随后乐曲返回第一主题,略加变化整体反复后摸进进入高潮部分,最后在管乐与弦乐的交相辉映中结束。
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鲍玉泽”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
文章不错《肖斯塔科维奇的<<抒情圆舞曲>>的简介》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