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被周来称为什么剧种

粤剧被周来称为多声腔剧种。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粤剧源自南戏,是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粤剧的唱腔

粤剧为多声腔剧种。其唱腔结构体制主要为板腔体,兼有曲牌体。其声腔有梆子、二黄、高腔、昆腔、专腔、歌谣、杂曲等。其中梆子、二黄为基本声腔,习称“梆黄”。

大腔,原用于高腔剧目中,并有“大腔首板”“大腔中板”“大腔四门”等板式之分。保留着一人清唱、众人相合,鼓锣间奏、不尚管弦,以及高亢、明丽的风格和特点。

昆腔,粤剧习称“昆牌子”。早期的昆牌子,不少是从昆曲中直接吸收过来的。这些牌子,曲文大都出自昆曲原本。昆牌子词格,多为长短句,也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但数量不多。

粤剧中,今尚保留近百支高昆牌子,它们都有一定的曲词和锣鼓伴奏程式,但都已脱离了原来剧目而被单独使用。原有牌名遗失较多,常以唱词首句称呼或套用其他牌名代之。其常用调式有商调、角调、羽调,均为五声音阶;宫调式为七声音阶。

粤剧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但齐言体民歌也是中国全部板式变化体戏曲如京剧、诗赞类戏曲如上海越剧、黄梅调等的共同起源。

中国齐言体民歌,发展至中古时代,即魏、晋和唐代,达到空前的高峯,更形成了一代的文学体式──唐诗。这些讲求平仄,秩序井然的齐言体民歌,在唐代佛教寺庙的俗讲表演中,不但形成说故事的内容,也加入了节以木鱼的节拍特色。

可是,由于长期处于社会低层,加上受外来音乐影响的宴乐〔或称燕乐〕,在唐代一直为统治阶层所欣赏,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发展。而由宴乐发展出来的词乐,历经唐宋,更形成了律分宫调的戏曲。

扩展资料:

戏剧内的角色,在粤剧及中国戏曲中被称为行当。粤剧的行当原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的十大行当。后来被精简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这都是根据角色的年纪、性别、性格、外型等特征来分类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净”就是性格刚强暴躁的男性角色。“丑”就是滑稽角色。

百度百科-粤剧

(1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凤莉娜的头像
    凤莉娜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凤莉娜”

  • 凤莉娜
    凤莉娜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粤剧被周来称为多声腔剧种。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

  • 凤莉娜
    用户080506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粤剧被周来称为什么剧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