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

网上有关“《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译意: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的诗歌从西周至春秋,跨度五六百年。自来人们也不把做为纯粹的文学作品,而是当做人生和社会教育的教科书。

它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这些内容,无论怨男痴女忠臣孝子,都直抒胸臆,真情流露,毫无虚情假意。

在诸子百家作品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孟荀墨庄皆多引用,以增强说理认证的说服力。

孔子概括《诗经》三百多篇,皆无邪,思想纯正,诚心诚意,是立言立行的标准。这也是《大学》屡次引用的由来,《大学》本身倡导修身为本,德为正,在说明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引用: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大学》第四章在论证追求美好的品德,止于至善时引用: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 切 如 磋 ,如 琢 如 磨 。瑟兮僴兮,(xiàn)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大学》第十章在论证修家齐国平天下时引用: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大学》第十一章在论证推己及人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时引用: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大学》本身就是以修身为核心,而又引用这么多《诗》云,与孔子此言“无邪”相互佐证吧,都是根正苗红的存在。张居正言,“只是要人为善去恶,德其性情之正而已。人之心若能念念为正,而无邪曲之私,则其所为,自然有善而无恶。”有善无恶思无邪。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为政》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学有所立,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悟了道,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不管听到什么,耳顺没有烦恼了。,到七十岁达到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而不会超出规矩。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子路,我教你,你明白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里仁》

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悟了道,晚上就可以死了。

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通晓道义,而小人通晓明了于利益。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能的人就向他的优点看齐,见到不贤人就反省自己身上是否有同样的缺点毛病。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迟早问题,一定会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做同伴。

《论语·雍也》

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的快乐,象水一样是活泼的流动的。有仁德者的快乐象山一样是宁静安详的。智者活泼,仁德者宁静。智者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的人自己想介立不移,也帮助人站立于世间。自己想通达,也帮助人通达。

《论语·述而》

11、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发愤就不会受启发,不认为不对而寻求正确也不会受启发。举一个角告诉他,不能反过来知道有三个角,那么他的心就会迷惑不能平复。

12、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的味道。说:想不到作为音乐能美到这个地步。

1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茶淡饭喝水,弯曲胳膊睡觉,快乐就在其中了。不道义却富足而且高贵,对我来说就象天上的浮云一样,终究会散去。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坦坦荡荡,小人常常戚戚忧忧的。

《论语·泰伯》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弘大而刚毅。担子重大,道路遥远;把仁德作为自己的担子,不也是很重吗?死了以后才停止,不也是道路遥远吗?

《论语·子罕》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可以攻击丧失其主帅,匹夫不可以丧失志向。

1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孔子说:天气寒冷,然后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1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惑,仁爱的人没有忧郁和忧患,勇敢的人不畏惧。

《论语·颜渊》

19、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孔子说:战胜自己的欲望,恢复到礼义,就是仁。一天战胜自己恢复到礼,天下都归属于仁。为仁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

2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人际关系处理得好,整个天下四海以内的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兄弟。

2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就人的美德,不成就人的恶行。小人正好相反。

《论语·子路》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思想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会顺利,言辞不通顺,那么干事情就不会成功。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说:他自身正直,不命令他的意思也会施行。他自身不正,虽然命令下属也不听从。

2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老想快速成功,不要只看见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速反而不能成功,见到小利益,那么大事就不能成功。

《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说:有志向的人,仁爱的人,不会为了求生而伤害到仁,有时会被杀身以成就仁。

26、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如果没有长远考虑,一定会有现前的忧患。

2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道理不同,不相互谋划作为。

《论语·阳货》

2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习气环境染着不同,性情就大不相同了。

《论语·子张》

29、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做事做得好还要继续学习深造,学习好了,就去实践做事。

30、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象一时的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了,人们还是都照样仰慕他。

关于“《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美慧的头像
    美慧 2025年07月23日

    我是中宝号的签约作者“美慧”

  • 美慧
    美慧 2025年07月23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 美慧
    用户072307 2025年07月23日

    文章不错《《论语-为政篇》-- 思无邪》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中宝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